花竹阴森,路通幽沼。楼角银河低绕。度流萤,帘乍卷,海牛轻掉。微月朦胧故窥人,更不用、兰灯照。
玉簟凉生,画屏人悄。愁听哀蝉微噪。记年时,曾在此,香肩斜靠。手执齐纫暗思量,闷只把、荷风舀。
锦帐留春夜起浮月池上作
介绍
《锦帐留春·夜起浮月池上作》是清代诗人沈谦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沈谦,字谦父(一作元父),号西庐,浙江仁和人。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其祖父是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沈括。沈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唐宋诗词影响,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之景,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句原文:花竹阴森,路通幽沼。楼角银河低绕。度流萤,帘乍卷,海牛轻掉。微月朦胧故窥人,更不用、兰灯照。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诗中“花竹阴森”形容周围环境幽静而美丽,“路通幽沼”则暗示了路径旁的自然景观——池塘或湖泊,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楼角银河低绕”表现了夜空中银河的壮丽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度流萤,帘乍卷,海牛轻掉”则具体描述了夜晚的活动,如捕捉流萤(一种小昆虫)以及轻轻拉动窗帘的动作,生动有趣又充满生活气息。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经常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沈谦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之下产生的,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氛围。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意境美。沈谦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载体,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花竹”、“流萤”、“海牛”等元素,都是富有诗意的象征,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建议: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鉴赏这首诗时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及其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诗中的意象运用和语言美感,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锦帐留春·夜起浮月池上作》不仅是沈谦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无论是从艺术技巧还是情感表达上,这首诗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