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咏冰

玉壶一夜,把青霜皓月,团团结就。怪道绣衾寒似铁,向晓不闻莲漏。映日狐疑,衔花鱼上,遥想融和候。滹沱正合,可怜车马驰骤。
还忆翠阁佳人,晓窗垂泪,珠玉沾襟袖。挑得口脂,呵又冷、红入小桃偏厚。镂管微含,金簧旋炙,闷把无情咒。东风早至,寒江吹变醇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咏冰》是明代诗人沈谦的作品。这首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沈谦:字谦卿,号东泽,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沈谦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见称,被后世广泛传颂。
  1. 词作原文
    玉壶一夜,把青霜皓月,团团结就。
    怪道绣衾寒似铁,向晓不闻莲漏。
    映日狐疑,衔花鱼上,遥想融和候。

  2. 词中意象解析

  • “玉壶”:玉壶通常指代清澈透明的美酒或美器,这里可能隐喻着纯洁无暇的心境或高洁的品质。
  • “青霜皓月”:青霜和皓月都是自然界中的纯净之物,象征着清冷和皎洁,暗喻诗人高洁的品格或清冷孤傲的心境。
  • “绣衾”与“莲漏”:绣衾象征温暖舒适的床铺,而莲漏则指古代计时器,用以报时。两者的对比强调了环境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狐疑”与“鱼上”:这两句用动物的行为比喻人的心态变化。狐疑指的是狐狸的疑虑,而鱼上则是鱼儿游上水面。这样的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暗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深思。
  1. 主题探讨
  • 自然美的象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 社会现实反映: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清冷与人事的纷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和谐理想的向往。
  • 个人品德的体现:诗中的“玉壶”与“青霜皓月”等意象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个人修养和清高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念奴娇·咏冰》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之作,它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