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兵宪罗公入觐

东方千骑古诸侯,共喜夫君在上头。
京国朝天驱去马,津亭吹笛戒行舟。
珠江一水芙蓉色,粤峤千峰鸿雁秋。
惭愧未能酬国士,心随飞旆共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兵宪罗公入觐》是明代诗人李云龙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历史背景:

  1. 作者简介
  • 李云龙:明朝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以奇气负名,曾与当时许多名士交往,但最终未能通过仕途。
  • 创作背景:李云龙在明亡之后成为了僧人,并自号为二严和尚。他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其出家后,其中《送兵宪罗公入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1. 诗歌原文
  • 第一首诗:“蓬莱金阙五云连,万树宫花媚远天。端笏晓随仙仗入,鸣珂春到玉墀边。百蛮尽奉王正月,九域同歌帝万年。”描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描绘了蓬莱金阙上的云雾缭绕和远处的花朵之美。
  • 第二首诗:“端笏晓随仙仗入,鸣珂春到玉墀边。百蛮尽奉王正月,九域同歌帝万年。”进一步描绘了罗公入朝的情景,以及整个国家的和谐繁荣景象。
  1. 诗歌赏析
  • 《送兵宪罗公入觐》不仅展现了李云龙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 诗中的“蓬莱金阙五云连”等语句,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不仅是李云龙个人创作的艺术体现,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
  • 作为李云龙作品中的一部分,《送兵宪罗公入觐》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送兵宪罗公入觐》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欣赏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