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省直

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
蟋蜶鸣重阶,繁声一何悲。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
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省直》是明代诗人宗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在秋天夜晚独自出行时的情感与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他也是“嘉靖七子”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文章上,其中《秋夜省直》便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上的波折,曾由刑部主事调至吏部,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严嵩,最终被贬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之功升任福建提学副使。
  1. 诗歌原文
  • 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
  •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
  •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
  • 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
  •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
  •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
  •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
  •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
  1. 诗歌解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行走的场景。开头四句直接描写了夜晚的景色与氛围,通过“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等句,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 随后的诗句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接着诗人写到月亮和蟋蟀,“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以及“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和人类的情感活动,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最后两句“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秋夜省直》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一种哲思、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还能体会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