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
蟋蜶鸣重阶,繁声一何悲。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
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
秋夜省直
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
蟋蜶鸣重阶,繁声一何悲。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
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
注释:
秋夜,指秋天的夜晚。省直,指入朝值班。
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驱马登高屋,手持蜡烛照池塘。
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荷花渐渐露出水面,白露滋润了荷叶。
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抬头看见月亮,明亮的星星悬挂天际。
蟋蟀在台阶上鸣叫,发出凄凉的声音。蟋蟀在台阶上呜叫,发出凄凉的声音。
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感叹时光易逝,感慨岁月变迁。
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鹿群在野外鸣叫,鸟儿怀念自己的树枝。
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人应该追求帝王的意志,羁绊居住又有何意义呢?
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走走走回到故乡,离开离开长江边。
此意良未申,空令达士嗤。我内心的想法无法表达,白白让聪明的人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和抒发作者情怀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秋夜”为主题,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羁绊居住的无奈感受。
首联“驱马即高扃,秉烛照清池。”写诗人驱马登上高楼,手持蜡烛照亮池塘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驱马”“登高”等动作,展现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则描绘了荷花渐露水面,白露滋润荷叶的画面。这里的“白露被华滋”,既写出了荷叶的娇嫩,也暗喻了人生的短暂。
颔联“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则转向了天空中的月景。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明亮的星星悬挂天际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同时,“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蟋蟀在台阶上鸣叫,发出凄凉的声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寂寞的氛围。蟋蟀的鸣叫声,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颈联“感之长叹息,嗟此阴阳移。”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里的“感之长叹息”,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无奈。而“嗟此阴阳移”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的易逝。
接下来的几联则转向了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如“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描绘了鹿群在野外鸣叫,鸟儿怀念自己的树枝的景象。这些自然元素虽然美好,但却无法给诗人带来安慰,反而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而“人生贵帝志,羁栖亦何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帝王的意志,而羁绊居住又有何意义呢?这里,诗人似乎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谛,但他却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只能继续在羁绊中挣扎。
末联“行行返旧服,去去清江湄。”则描绘了诗人离去的场景。他走回故乡,离开了长江边。这里的“行行”和“去去”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而“此意良未申”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想法无法表达,白白让聪明的人嘲笑。这里的“此意”既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想法,也可能是指他的诗歌创作。总之,这里的“此意”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也暗示了他诗歌创作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深困惑和痛苦。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七言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