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注释:

  1. 客久 - 长时间在外作客。
  2. 春如失 - 春天像失去了一样,形容春日的景色或情感。
  3. 愁深夜 - 在深夜里感到深深的忧愁。
  4. 鸿雁 - 古代诗歌中常以鸿雁代指远方或书信。
  5. 书对 - 手边的书籍。
  6. 白云裁 - 用白色纸张裁剪,此处可能表示书写、创作。
  7. 丛桂 - 聚集在一起的桂花,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景致。
  8. 长杨 - 长柳,这里指地名或特定的景物。
  9. 汉才 - 汉代的人才,这里可能指有才华的人。
  10. 江东 - 泛指江南地区。
  11. 秋色 - 秋天的色彩和气息。
  12. 消息 - 信息或消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幅充满季节变换与思乡情绪的画面。首句”客久春如失”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的孤寂与失落感。第二句”愁深夜不开”则深化了这种情绪,深夜的寂静与内心的忧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三句”眼看鸿雁去”以鸿雁飞去作为时间变迁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而第四句”书对白云裁”则转为一种内省的姿态,手边的书卷象征着知识和学问的积累。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丰富了诗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丛桂”、”长杨”),以及历史典故的引用(如”汉才”),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的两句则回归到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消息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典型的文人雅集之作。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故土和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