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二首

总戎云鸟肃风翔,司马兵符出未央。
春去旌旄临海甸,雪消兵马向蛮方。
汉家漠漠尧封远,天子瞳瞳舜日光。
不道野人忧战伐,月明江汉鬓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征南二首》是明代诗人岳岱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朝,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它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争和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在这首诗中,岳岱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情景和将领的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
  2. 作品原文:《征南二首》包含了岳岱征南二首原文,其中第一首写道:“安南易姓旧相仍,封锡还应到海滨。万里版图曾郡邑,殊方小丑亦君臣。”第二首则写到:“炎风毒雾烦诸将,翠羽明珠入紫宸。想见乞降矜面缚,天威此日转阳春。”这些诗句描绘了边疆将领在战争中的艰辛,以及他们为国家的安危而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3. 艺术手法:岳岱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例如,“万里版图曾郡邑,殊方小丑亦君臣”通过对比昔日的版图和现在的小邦,表达了国家疆域的变迁和边疆将领的不同身份。同时,通过描述将领们的英勇形象和战争场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历史意义:岳岱通过这首诗展示了明朝初期边疆战争的政治和社会背景。通过将军们的形象和战争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争压力和政治动荡。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岳岱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从他的作品风格和内容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征南二首》不仅是岳岱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研究明朝早期政治军事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特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