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事主曾无赖,欲写狂言献至尊。
而今篱落缘生事,浑却悲欢到我门。
遣兴十二首
介绍
《遣兴十二首》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组诗作品,创作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
《遣兴十二首》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过程的独特见解,还深刻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这首诗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
【注释】 遣兴:抒发情怀。 他日事主曾无赖:过去侍奉别人时,常常不守法度,任性妄为。 欲写狂言献至尊:想要写出狂放的言辞献给皇帝。 而今篱落缘生事:现在因家庭琐事而烦恼缠绕。 浑却悲欢到我门:将欢乐与哀愁都带到我家门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七绝。全诗通过诗人自己经历来反映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 首句“他日事主曾无赖”,回忆过去的一段生活。“事主”指做官,“曾”表示以前曾经有过
《遣兴十二首·其十二》是明朝林大钦的作品。此诗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李杜之悲和人生百态。以下是逐句翻译:流落生涯李杜怜,狂童车马正翩跹。 这首诗的大意是表达了诗人对李杜(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和李白)命运的同情,以及他们一生颠沛流离、不得志的无奈。诗人通过“狂童车马正翩跹”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追逐名利、醉生梦死的人,与李杜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教富贵从人得,何事沧洲泛蠡船
【注释】 陶潜: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归来人:指陶渊明的名作《归园田居》。卧稳柴桑:陶渊明曾隐居于南阳的柴桑(今湖北枣阳县西南)。太古春:指远古时代的春天。遗秀句:留下优美诗句。青史:史册,史书。漉酒巾:指陶渊明常以漉酒自饮。 【赏析】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二十首》之六)等名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这些诗篇流传至今
长公直道嗟难同,仲理风高起泽中。 虚疑富贵由来事,熟记当年失马翁。 注释: ①长公:指张长公,唐代诗人。直道:正直的为人。 ②仲理:指张仲理,唐代诗人。风高:比喻有才德。 ③虚疑:空穴来风。 ④失马翁:指《韩诗外传》中“管仲、鲍叔牙分财”的典故,后人常用以比喻富贵贫贱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描写张长公和张仲理二人的生平事迹,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之情。
注释:最传诵的是王维的词句,我自认为风流也值得效法。走到水边时发现水流尽了,仍然自得其乐;坐在山上,看到云起,更加感到自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面对自然景观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最传秀发王维词”,诗人引用王维的诗句,表明自己对王维的欣赏和学习。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示了自己的感受。走到水边时,诗人发现水流尽了,仍然自得其乐
《遣兴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吟诗岂必耽佳句,饮酒应须会性真”两句为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吟诗与佳句:“吟诗岂必耽佳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即诗歌的创作并不一定需要追求那些美妙的诗句,而是更注重内在的感悟和精神的表达。 2. 饮酒与真性:“饮酒应须会性真”,强调了在饮酒时应该回归本真,即通过酒来表达真实的自我。 3. 襄阳庞处士:提及襄阳庞处士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其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堪称唐代诗歌的瑰宝。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极目青蒙鸟道天,飞沉今古谁差贤。 - 注释: 站在高处远望天空(青蒙即青蒙蒙的天空),感叹历史的长河中,古今英雄如鸟般翱翔。 - 赏析: 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广阔的天地,感慨于历史的变迁,英雄人物如同飞翔的鸟儿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这里的“青蒙”指的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宽广
已见繁华悲眼前,又闻陵谷变桑田。 南州野士居郑谷,不吃鱼粱吃紫烟。 注释: 已见繁华悲眼前,又闻陵谷变桑田。 已经看到了眼前的繁华景象,却感叹世事变迁,如同桑田一般。 南州野士居郑谷,不吃鱼粱吃紫烟。 生活在南方的一个隐士名叫郑谷,不食用鱼和梁米,而是喜欢吃紫色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繁华与荒凉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世间变化的感慨。首句“已见繁华悲眼前”表达了诗人在看到眼前的繁华景象时
【注释】 遣兴:寄兴,寄托情思的意思。南州:今江苏扬州一带。花竹:指园林中的花草。造次:急遽;仓促。荣辱:指富贵与贫贱、尊卑。行藏:处世的进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南州寓居时所作。诗人借花竹来抒发自己对荣辱不惊、随遇而安的淡泊情怀。首句写景,点明地点和季节。第二句写听鸟问花,以动衬静。第三句写诗人对荣辱的不屑一顾。第四句写诗人对行藏的超然物外。全诗表现了一种清高脱俗、恬淡宁静的境界。
【注释】遣兴:抒发闲情。十二首:指《遣兴十二首》。青榴丹橘,即青皮、丹砂橘,这里代指酒和歌。冥将:指冥合、契合。冥,通“明”。物理:自然的道理。 【赏析】此诗是一首抒怀之作,借咏物寄兴,以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前两句说:春天里,青皮、丹砂般的橘子已经成熟,而诗人却像喝酒一般地吟诵着诗篇,唱着歌谣,感到十分清醒。“课酒行歌”,即饮酒赋诗的意思。“意醒然”,即意趣盎然。“薄俗谩通人意过”
【注释】 ①“南畦”四句:写茅屋竹径,人来人往。南面种菜、北窗开尊,是诗人在山居中自得其乐的生活。②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指山中的松林。 ③“遣兴”二句:诗人闲居无事,以诗遣兴。十二首,本《文选·潘岳<秋兴>》诗之篇目名,这里泛指诗篇。④“茅堂”二句:意谓茅屋竹径,人来人走,鸟鹊行云,它自己归去。⑤“葵花菜”三句:意谓我虽少摘葵花菜,但仍然可以悠然自得。⑥“翠微”二句:意谓我虽然在山居中自得其乐
翠屏幽竹静相亲,白眼科头酒后春。 病我迂疏慵世会,不是东西南北人。 注释:在翠绿的屏风上,竹子显得格外幽静;白科眼睛看着酒杯,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气息。因为我过于迂腐和拘泥,所以不愿与人交往,不是东南西北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句写屏风,次句写眼睛,三句写自己的个性,四句写自己对世事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空灵,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个性以及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