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怀郑成昭

径竹色逾净,窗蕉声转寒。
流年频闭户,世事偶凭阑。
绕郭见秋水,喧江闻暮滩。
石村云卧者,迟尔话悲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怀郑成昭是明代诗人林大辂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林大辂:明朝的文人,以创作诗歌著称,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林大辂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1. 诗词原文
  • 《雨中怀郑成昭》全文如下:径竹色逾净,窗蕉声转寒。流年频闭户,世事偶凭阑。绕郭见秋水,喧江闻暮滩。石村云卧者,迟尔话悲欢。
  1. 作品赏析
  • 语言风格:林大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描写,如“径竹色逾净”和“窗蕉声转寒”,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的自然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诗中的“流年频闭户,世事偶凭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和对人间纷扰的淡然处之态度。
  • 艺术手法:“绕郭见秋水,喧江闻暮滩。”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宜的江南水乡图,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1. 写作背景
  • 《雨中怀郑成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及心情密切相关。明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而又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实属不易。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雨中怀郑成昭》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也体现了文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中怀郑成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承载了明代的文化特色和个人情感的深度表达。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