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乞罢南归过黄冈次旧游韵四章 其二》。全诗如下: 杲日照北林,丹崖俯幽壑。 澄流碧于蓝,凝风吹云漠。 远渚既萦纡,层峰亦连络。 樵路莽荆蓁,村树栖乌雀。 缅彼达士怀,形骸非有托。 抚化薄浮名,招摇千古乐。 我今巳明农,重游宛如昨。 神旷物徒萦,岁寒江犹廓。 纵谈天壤间,岂复知龙蠖。 巾舄偕樵渔,聊谢世人度。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杲日照北林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蒋子云都水定居西长安门外 - 蒋子云:可能是诗作者的自号或者别称。 - 都水:指长安城内的水流,象征长安城的繁华。 - 西长安门:长安城的西门,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 这句表达了诗人选择在长安城西的都门外定居,意味着诗人对政治中心的向往和追求。 2. 南泠三载赋闲居 - 南泠: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南。 - 赋闲居:意为隐居在家,不参与世事。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梁溪(今江苏无锡)所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共五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首句“未到梁溪思不禁,秋风藜杖许招寻”描绘了诗人还未到达梁溪时,就被那美景所吸引,思绪万千。他想象着秋天的风,轻轻吹动着藜杖,邀请他去那里寻找那美丽的风景。 第二句“相携鸟道日将夕,却望龙湫云更深”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走过那通往梁溪的鸟道,夕阳西下
【注释】 1. “光孝寺”:在今广东广州。宋初建,是岭南著名的佛刹之一。 2. 亭榭:指楼台亭阁之类的建筑物。 3. “野老”:指山野中的老者,这里泛指隐居山林的隐逸之士。 4. “高踪一杖留”:用“一杖留”,形容隐士不随世俗,独行于山林中,留下清高脱俗的形象。 5. “别院钟声苍霭断”:描写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幽静之美,钟声悠远,与苍翠的烟雾相融,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6. “前溪蓬影碧烟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首句“玉涧草堂静”: “玉涧”可能指山涧,形容其清澈如玉,而“草堂”则是作者的住所。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平静与舒适。 2. 第二句“栖栖遗世情”: “栖栖”意味着忙碌或不安定,这里可能是形容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尘世的牵挂。 3. 第三句“烟霞元发改”: “烟霞”通常指山间的云雾和彩霞,这里用来象征自然之美
双眸紫气横,西郊寒飙广。 伊怀西方人,眷兹沧洲赏。 译文:眼中映出紫色的云气,西郊的风声寒冷而宽阔。 我怀着对西方人的思念,欣赏这苍莽的江洲。 景旷融道情,岂牵簪缨想。 仰高盼山椒,东流大江朗。 译文:广阔的景色融入了道心,哪里还去牵挂那世俗的名利。仰望高处盼望着山峰上的仙草,向东流的大江显得格外明朗。 群鸥在水渚上飞鸣,独鹤悠闲地升向高空。叹息自己辞绝了浮华名利
【注释】 1. 乞罢南归过黄冈:乞求罢休回南方去,经过黄冈这个地方。乞,请求。罢,停止。2. 黄泥坂:地名。3. 羁旅本无营:羁旅,指行旅或旅途之人。本,本来。4. 箪瓢同岁晚:箪瓢,用竹器和葫芦制成的饭食容器。岁晚,晚年。5. 赤壁对暮龄:赤壁,即黄州赤壁,位于长江边。6. 扁舟亦缱绻:扁舟,小船。缱绻,依恋不舍。7. 才高爱者稀:才高,才华出众。爱者稀,喜欢并赏识他的人很少。8. 二赋达元门
【注释】 浮踪:指随水漂浮的踪迹。甘屏裔:甘心地隐居在偏僻的地方,比喻退隐。簿领:官阶。闲闲:悠闲、清闲的样子。虎迹:传说中老虎的足迹,这里用来形容山路崎岖。郭外山:城外的山。四愁:四时的忧愁、四种忧患。结:结聚,这里指聚集。双鬓:指两鬓头发。渐成斑:逐渐变白的意思。乘槎者:《槎》(chá)是木筏子的意思,乘槎者指乘船过海的人。天风万里还:形容海上航行的遥远距离和漫长时间。 【赏析】
雨中怀郑成昭 【注】:竹色逾净,窗蕉声转寒。流年频闭户,世事偶凭阑。绕郭见秋水,喧江闻暮滩。石村云卧者,迟尔话悲欢。 译文 竹林里的竹叶颜色更显洁白,窗前的芭蕉树声音也变得冷清。岁月不停地流逝,我频频地闭门不出;世事纷扰,偶尔倚靠在栏杆上眺望远方。环绕村庄的秋水清澈可见,远处的江面上传来阵阵黄昏的潮声。石村中的云朵悠然自得地躺下了,我们再见面时,就畅谈那些欢乐或不欢乐的事情吧! 赏析
注释: 暮春时,从梦中醒来,听到啼鸟声,晴朗的窗前,太阳即将西斜。 我还将着多病的眼睛,闲看那些不断开花的花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作者已经六十六岁,他因“屡试不中第”,又受朝廷排挤,所以心情抑郁、苦闷。这首诗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现。 诗的前两句“旅梦醒啼鸟,晴窗日欲斜”是说,诗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像鸟儿一样在旅途上飞来飞去。当他从梦中惊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