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筠辞

湘之山兮西迤,湘之水兮东骛。何箘皦兮孔多,望不极兮湘之浦。
帝子去兮云中,俾夫人兮延伫。曾莫树兮椒兰,又莫揽兮蘅杜。
载雨兮载阴,滔滔乎谁与度?将以遗予兮琅玕,抱幽贞兮永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筠辞》是元末明初诗人胡翰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胡翰,字仲申,元末明初金华人。胡翰在元末避地南华山期间,著书自适。后被朱元璋召见,以荐授衢州教授。洪武初年,预修《元史》,书成后受赏归乡。
  2. 作品原文:湘之山兮西迤,湘之水兮东骛。何箘皦兮孔多,望不极兮湘之浦。帝子去兮云中,俾夫人兮延伫。曾莫树兮椒兰,又莫揽兮蘅杜。载雨兮载阴,滔滔乎谁与度?将以遗予兮琅玕,抱幽贞兮永固。
  3. 作品赏析:《湘筠辞》通过描绘湘竹的景致和湘水东流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湘竹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湘之山兮西冦,湘之水兮东骛”描绘了湘竹的秀丽景象,而“帝子去兮云中”则是对湘竹的另一种象征,表达了湘竹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胡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洁的品质。

《湘筠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寄托着作者深厚情感的作品。它展示了胡翰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