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宝石精舍

出郭随稚子,薄暮投山扉。
叶落故园树,危柯风更悲。
劳生各已息,不知夜何其。
上人池阁中,灯火深相依。
盈樽岂无酒,多病久不持。
啖我园中果,饱我以豆糜。
出户见明月,踏月褰裳衣。
悠悠故意长,落落新知稀。
冉冉岁云暮,百尔慎所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宝石精舍》是明代诗人胡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薄暮时分,随从孩童外出,投宿于山间的一间精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胡翰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字仲申。他师从吴师道和吴莱,有文名。元末避乱南华山期间,胡翰致力于文学创作,后因朱元璋入金华,被召见并授以衢州教授。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2. 诗歌原文:出郭随稚子,薄暮投山扉。叶落故园树,危柯风更悲。劳生各已息,不知夜何其。上人池阁中,灯火深相依。盈樽岂无酒,多病久不持。啖我园中果,饱我以豆糜。出户见明月,踏月褰裳衣。悠悠故意长,落落新知稀。
  3. 诗歌赏析:《夜宿宝石精舍》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月亮、树木、风和酒等元素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4. 写作背景:胡翰的《夜宿宝石精舍》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不得不离开故土,寻求新的生活环境。胡翰在南华山期间,经历了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这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 艺术特点:在艺术手法上,《夜宿宝石精舍》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作品层次分明,情感深沉。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夜宿宝石精舍》不仅是胡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