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方伯尚素家山十景之四堤流围玉

游息闲亭结搆低,萦回流水漾玻璃。
圜桥有象清环璧,带玉无瑕净绕堤。
五夜光芒粲星斗,三秋气焰吐虹霓。
渚莲汀蓼供吟赏,雅称幽怀取次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章方伯尚素家山十景之四·其一·堤流围玉》是明朝文学家倪谦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对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有圜堤如带上建游息亭,萦回流水漾玻璃。圜桥有象清环璧,带玉无瑕净绕堤。
  2. 作者简介:倪谦,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作在风格上清新淡雅,语言简洁流畅,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细微的美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谐。
  3. 作品赏析: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处风景如画的胜地,其中“圜堤”指的是圆形堤坝,象征着坚固与安全;“游息亭”则提供了一处休憩之地,让游客可以放松身心;水流“漾玻璃”,暗示着清澈透明,如同宝石般闪耀;“圜桥”则形容其形状如同璧玉,强调其完美无瑕。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
  4. 作品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倪谦在游览或创作于他的家乡或者附近地区时所写,反映了他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对家乡自然的眷恋,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5.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启示人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章方伯尚素家山十景之四·其一·堤流围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让人们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静谧和安宁,同时也启发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