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对双燕

东风吹雨花冥冥,雨中不闻啼鸟声。
翩翩但见新归燕,春江浩荡春水生。
门前泥滑不可步,落花乱点苍苔路。
双燕衔泥数往来,往来只恐琴书污。
穿花掠水不辞频,巢成哺雏良苦辛。
众雏长大各飞去,茫茫云路知何处。
人生世上亦辛勤,纷纭胶轕忘朝昏。
何如向长了婚嫁,一去名山无垢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对双燕》是明朝诗人胡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胡俨,字若思,号颐庵,江西南昌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举人身份授华亭教谕,永乐初年被荐至翰林院,历任检讨、国子祭酒等职,最终致仕归隐,享年不详。胡俨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作风格朴实无华,寓意深远。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风貌,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描绘传达人生哲理。他的代表作之一便是《雨中对双燕》,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哲学观念。

  2. 诗词原文
    东风吹雨花冥冥,雨中不闻啼鸟声。
    翩翩但见新归燕,春江浩荡春水生。
    门前泥滑不可步,落花乱点苍苔路。
    双燕衔泥数往来,往来只恐琴书污。
    穿花掠水不辞频,巢成哺雏良苦辛。
    众雏长大各飞去,茫茫云路知何处。

  3. 诗词赏析:《雨中对双燕》通过对春雨中的景色和动态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首联“东风吹雨花冥冥,雨中不闻啼鸟声”营造出了细雨蒙蒙、寂静无声的氛围;第二联“翩翩但见新归燕,春江浩荡春水生”则捕捉到了燕子归来的生动瞬间,燕子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活的开始;第三联“门前泥滑不可步,落花乱点苍苔路”表达了环境条件的艰难,暗示了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阻碍和挑战;第四联“双燕衔泥数往来,往来只恐琴书污”则揭示了文人对于艺术和学问的重视;第五联“穿花掠水不辞频,巢成哺雏良苦辛”反映了生命繁衍和成长的过程;第六联“众雏长大各飞去,茫茫云路知何处”则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对生命轮回的感叹;结尾“人生世上亦辛勤,纷纭胶轕忘朝昏。何如向长了婚嫁,一去名山无垢氛。”则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与哲理总结。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4. 作者简介

  • 胡俨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族成员中不乏知名人物。他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由于家庭背景和自身条件,他曾得到多位前辈的指导和帮助,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写作背景:据记载,胡俨曾长期在朝为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决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政治局势的变化,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在归隐后,胡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因此,《雨中对双燕》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他的政治生涯有关,也可能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抒发。
  2. 文学价值
  • 主题深刻: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哲思的深入思考。这种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还体现了他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领悟。
  • 形式创新:作为七言绝句,该诗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裁,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胡俨能够将如此复杂的情感与哲理浓缩于短短的七句话中,显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 语言精炼:该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选择,旨在表达最强烈的感情和最深刻的思想。这种语言上的精炼和节制,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流畅,也更加耐人寻味。
  • 情感丰富:该诗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从对春天的喜爱到对生命的感慨,再到对未来的迷茫,诗人的情感层次分明,引人入胜。这种情感上的丰富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雨中对双燕》不仅是胡俨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并勇于面对未知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