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田已无水,高田干欲死。北风暂歇复南风,田头日日黄尘起。
朝踏车,暮踏车,朝暮踏车休怨嗟。太岁在酉,觅浆作酒。
田家五行,其理或有。可怜僧道行日中,口诵经呗心忡忡。
青天云黑雨将至,翻然又被风吹去。惟天聪明,岂不念农。
三日甘霖,天下乃丰。迎神赛社,村鼓冬冬。此时家家扶醉翁,白云红树迷西东,焉知阖辟由化工。
踏车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车行》是明代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 作者背景
- 作者生平:程敏政,字克勤,明徽州府休宁人,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渊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
- 创作时期:该诗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依赖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 诗歌内容解析
- 主题表达:诗中描述了农田劳作的艰辛,特别是田夫和田妇在干旱季节面对自然力量的挑战和无助。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深刻同情和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 艺术手法:《踏车行》采用了七言古诗的形式,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的挣扎。诗人运用声音、色彩等视觉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此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还体现了文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 教育功能:《踏车行》通过对农业生产场景的描述,启发人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献,为后人了解明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后世评价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踏车行》被视作反映明代农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典范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批评角度:尽管有学者认为诗中某些表述可能过于夸张或情感化,但总体上,这首诗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踏车行》不仅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