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屋燕

军屋初成燕来止,口衔泥沙结新垒。
忆昨三军未定居,燕燕依栖冢上乌。
军今有城兼有屋,燕亦来投军处宿。
但恐燕归军不见,军归未归看归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军屋燕

在明朝的一个春天,唐之淳站在刚刚竣工的军屋前,望着忙碌的燕子们衔泥筑巢。这些活泼的小精灵,似乎在告诉他,新的开始已经到来。他写下了这首《军屋燕·军屋初成燕来止》,以表达对新居所的欢迎以及对燕子归巢的期待。

诗中“军屋初成燕来止,口衔泥沙结新垒”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新屋初成,燕子们欢聚于此,用嘴里沾满沙粒的泥土筑起了它们的家园。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归宿和心灵的安定。

接着诗句“忆昨三军未定居,燕燕依栖冢上乌”带出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昔日士兵们没有固定的住所,只能四处漂泊,而如今有了稳固的军屋,燕子们也愿意在这里栖息。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

“军今有城兼有屋,燕亦来投军处宿”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景象,不仅军队有了稳固的居住地,连小小的燕子也找到了可以休息的地方。这里的“投军处宿”既形容了燕子选择这里作为暂时的栖息地,也隐喻了人民与国家的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但恐燕归军不见,军归未归看归燕”则表达了诗人的微妙情感。他担心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燕子们可能就会失去安全的栖息地;而当国家再次安定下来时,那些曾经留宿于这里的燕子又会归来。这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歌通过对军屋、燕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描写,传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心态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