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寄乡中诸友

去年上天姥,青鞋踏石苔。
路逢刘阮辈,挥手使我回。
今年客钱塘,爱食钱塘水。
水清多天风,吹逐行尘起。
尘飞腰下剑,影落剑池云。
延陵怀季子,句曲礼茅君。
举头见天居,星辰拥黄道。
翩翩飞将军,先我入燕赵。
燕赵三千里,王师百万兵。
谁将双白羽,笑赠一书生。
扬鞭滁水春,挂席庄台晚。
向来思亲泪,征袍为之满。
行行过淮泗,暂泊项王城。
王城杨柳树,黄鸟弄新声。
明发上吕梁,洪涛天上落。
持觞金龙祠,瞬息彭城脚。
彭城接丰沛,慷慨思汉皇。
浩歌黄楼赋,击节三侯章。
好风获兼旬,历览遍齐鲁。
吟冲豫河烟,坐对金台雨。
金台留一月,羽檄动三军。
旗鼓朝朝见,笳箫夜夜闻。
乍思蓟北门,已涉渔阳外。
不见万里城,但见万里塞。
发鞍松亭口,饮马宽河阴。
寒云薄日色,曙雾结归心。
惠州又白霫,意倦思少息。
登高望海山,远树霞光赤。
时时携小校,孤嶂读残碑。
行处翻如梦,回来却自疑。
所怀故乡人,缥缈越天末。
相见同我怀,分明照秋月。
题诗及行役,念往愧飘蓬。
待教凉冷后,封寄向南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行寄乡中诸友》是唐代诗人唐之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更蕴含了其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

  1. 诗歌原文
  • 去年上天姥: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去年攀登天姥山的情景。“青鞋踏石苔”描绘了作者在山路上行走的景象,而“路逢刘阮辈”,则可能指的是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挥手使我回”表达了与友人告别的情境。
  • 今年客钱塘:接着,诗中的“今年客钱塘”表明了作者目前的身份或状态,可能是在杭州等城市的寓所。“爱食钱塘水”,表达了他对杭州水质的喜爱及对这里的留恋。
  • 水清多天风:“水清多天风”进一步描绘了杭州的景色和气候特点,“吹逐行尘起”形容了风力强劲,使得尘土飞扬。“尘飞腰下剑,影落剑池云”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剑术高手的风采。
  1. 主题思想
  • 游历与怀旧:通过对不同地方的游历经历,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友情与别离:诗中多次提及与朋友的离别与重逢,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重视及其内心的感慨。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对杭州等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巧妙地将人物的情感、景物的美以及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比喻与夸张:诗人使用了许多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与节奏:诗的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
  1. 文化背景
  • 地理环境:天姥山位于浙江东部,钱塘江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与自然景观之一。
  • 历史传说:天姥山有许多神话传说,如仙人炼丹、仙人遗留宝剑等,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地域文化:杭州作为南宋王朝的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唐之淳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唐之淳的诗歌因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后世文人墨客的青睐。
  • 文学传承:他的诗作成为后来作家的借鉴对象,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 文化遗产:作为文学作品,《纪行寄乡中诸友》被后人传颂并收录在各类诗词选集中。

《纪行寄乡中诸友》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优美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