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闲庭雨乍晴,绿阴如幄午风轻。几转柳塘迷断岸,野桥平。
满架蔷薇花欲谢,趁风燕子掠浮萍。慵卧小窗惊唤醒,被流莺。
山花子 · 初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花子·初夏》是李雯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初夏时节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该词的作者是明朝的李雯。李雯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的作品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其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原文及注释:《山花子·初夏》的原文如下:
乳燕初飞水簟凉,菖蒲叶满小池塘。
七尺虾须帘半卷,杏衫黄。
竹粉新黏摇翡翠,荷香欲暖睡鸳鸯。
正是日长无气力,倚银床。诗词翻译:
- 初夏时节,燕子刚刚离开巢穴,水面上散发着凉爽的感觉,菖蒲叶覆盖着小池塘。
- 七尺长的虾须帘轻轻半卷,杏黄色的衣衫衬托出女性的优雅。
- 竹粉新洒后摇曳生姿,荷花香气温暖了鸳鸯的美梦。
- 随着夏日的推移,人感到疲惫无力,只能依靠白银般的床榻度过。
- 作品赏析:
- 《山花子·初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初夏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季节流转中感受的微妙变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动态描写,如“菖蒲叶”“杏衫黄”“竹粉”等细节,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哲学思考。
- 创作背景:
- 《山花子·初夏》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观。李雯作为当时文坛上的佼佼者,其作品多反映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 文学价值:
- 在古代诗歌中,李雯的这首《山花子·初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研究明代女性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此外,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李雯的《山花子·初夏》不仅展现了她对初夏美景的细致描绘,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首词作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