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分职重诸曹,夙夜精勤可惮劳。
应抱丹心酬宠遇,肯将辛苦负青袍。
奉制文武诗
介绍
。
《奉制文武诗》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代表作之一,共七首,以写景为主。
奉制文武诗·其一
文武两朝开圣治,
风雷万古震乾坤。
山河壮丽英雄气,
天地宽平百姓恩。
(注释:此为第一首)奉制文武诗·其二
君王垂拱无为贵,
臣子操戈有道存。
正直忠贞皆可取,
是非功过任人论。奉制文武诗·其三
风华正茂少年时,
壮志凌云万里驰。
报效国家心未改,
忠诚不渝意如初。奉制文武诗·其四
山河破碎烽火急,
家国多难民艰难。
愿为明镜照人心,
砥
相关推荐
注释:文武百官各司其职,日夜辛劳不可或缺,应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以报答皇上的宠信和恩遇,怎肯将辛苦劳累,辜负了这身青色的官服。 赏析:此诗首联写朝廷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勤勉工作,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所以日夜辛劳。颔联进一步表达了他们怀揣丹心,报效国家的决心。颈联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即使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他们也心甘情愿地承担下来
奉制文武诗 楩楠杞梓总良材,尽是先朝雨露培。 今日庙廊抡大用,栋梁榱桷一时来。 注释:楩、楠、杞、梓都是优质的木材,这些优质木材都是在先朝时期经过雨露滋润培育出来的。如今皇帝在庙廊里挑选有才能的人才,像栋梁一样的人将会被选拔上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朝廷人才选拔的赞美和期待。首句“楩楠杞梓总良材,尽是先朝雨露培”通过比喻的方式,赞扬了那些经过先朝培养的优秀人才。第二句“今日庙廊抡大用
注释: 1. 断金:比喻坚固如铁。 2. 君臣气谊:指君臣之间深厚的关系和情谊。 3. 蒙古:这里指的是蒙古族的统治者,即成吉思汗。 4. 进谏:指对君主提出批评意见。 5. 随事托规箴:指随时提醒君主注意改正错误,避免过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忠诚、智慧、勇气和智慧的诗歌。它表达了对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以及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赞扬。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统治者,应该时刻保持警觉
注释: 奉制文武诗:这是一首奉皇帝之命而创作的诗歌,主题是赞美文武百官的功绩。 百官俸禄总膏脂:百官的俸禄如同膏脂一般丰厚。 戒石亭前有训辞:在戒石亭前,官员们接受了皇帝的训诫。 看取汉家青白吏:看看那些清廉公正的官吏。 寸心惟许老天知:我的一片忠心只愿被上天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奉皇帝之命而创作的诗歌,主要赞美了文武百官的功绩。诗人通过对比百官的俸禄和他们的功绩,表达了对官员们的敬仰之情
【注释】 遗编:指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股肱:比喻国家的重臣,也用来比喻君主的左右大臣。虞廷: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等圣明君主的朝廷。警戒心:警惕之心。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写作者阅读了历代典籍,感慨古今兴亡;颔联以四海无虞喻国家安宁,以虞廷警戒喻君王警惕;颈联写国家安定,君王要警惕;尾联总结历史经验,告诫当今之君。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注释】 奉制文武诗:奉:遵从;制:皇上的命令或指示;武:指武艺、武力;文:指文学、文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尊崇文武,崇尚武力和文治的思想。 覆载:覆盖承载。 中:中心。 存:存在。 报主身:报效君主。 庙堂:古代帝王议事的殿堂。 须用:必须使用。 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分:职责,份量。 一视:对待。一视同,意为同等看待。 万里:指遥远的地方。 仁:爱。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永乐年间
解析: 注释: 1. 奉制文武诗:这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诗歌。"奉制"意味着诗人遵循着帝王的命令或旨意创作,这通常涉及到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尊重。 2. 四海频年水旱多:这里指的是全国范围内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这些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民贫如此欲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贫困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注释】 百二山河:指长江,汉时以秦得天下之劳力而失之者不过百二(百分之二十),故有“百二山河”之称。 三千貔虎:《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载,甘宁在孙权手下任偏将军。一次,孙权派甘宁到鄱阳去征讨叛贼,临行前,孙权问甘宁:“你带多少人马?”甘宁回答:“带兵三千人。”孙权又问:“这三千人是些什么人?”甘宁说:“都是虎豹之士,如猛虎、烈豹。”后来,孙权又派甘宁到江陵征讨黄祖,又问他
【注解】 养士:招揽、供养人才;蓄兵威:储备兵力。 元戎:指军队的统帅或最高指挥官。元,首领。 直待边尘清不起:直待到敌人退去,边疆不再有战事时才收起武器。 却销金甲卷征衣:收起铠甲,把征战的战袍卷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奉制文。“奉制”即奉命而作。这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中表达了一种渴望安定的心愿。 首两句“百年养士蓄兵威,齐向元戎听指挥”,说自古以来国家为了长治久安,就养士、养马,积蓄力量
【注释】 奉制文武诗:奉命写文和武的诗。 鹰扬虎拜:指威武雄壮的场面,如鹰击长空、虎啸山林,这里指武将出征、朝臣入朝等。 周家:周朝的后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后来建立了唐朝。八百年:指延续了八百年的王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奉和裴晋公重阳日宴太原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四海无虞岂偶然?也知匡辅藉才贤。”首联两句,点明了作诗的原因,即天下太平非偶然
【注释】 奉制文武诗:奉命为皇帝起草的诗歌。 累朝:历代,历代。 勋业:功勋事业。 继重华:继承黄帝、唐尧、虞舜三位帝王的事业。 四海:指天下各地。 车书:古代称车辆和书写用的竹简,泛指文书。 正一家:统一天下。 好振皇威宣帝德:要发扬皇上的威望,宣扬皇上的德行。 直从旸谷到流沙:一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旸谷)到沙漠(流沙)。旸谷是神话中的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借以比喻京城长安。 【赏析】
【注释】: 要识簪缨尽宠嘉,莫将纨绮事豪华。 百年留取丹心在,信是忠臣出将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劝诫人们不要沉溺于富贵荣华的生活之中,要有忠诚之心。首句“要识簪缨尽宠嘉,莫将纨绮事豪华”的意思是:要知道那些只懂得享受荣华富贵的人,都是被朝廷所宠爱的。因此要记住,不能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忠诚和信仰。第二句“百年留取丹心在,信是忠臣出将家”,意思是说
注释: 奉制文武诗:这是一首奉皇帝之命创作的诗歌,内容涉及军事和政治。 万年宗社比金瓯:万年宗社指的是国家,比金瓯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 千里长城岂壮谋:千里长城指的是长城的宏伟和坚固,岂表示难道、怎么,壮谋表示宏大的计划。 长史在廷根本固:长史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国家的基础稳固。 蛮烟瘴雾一时收:表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都被解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这首诗是宋朝时期诗人赵蕃的《奉制文武诗》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莫道兵家不是儒,太公韬略胜孙吴。 - 这句的意思是不要认为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就不是儒家的学者。太公就是姜尚,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开国功臣。他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西周。孙吴指的是古代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著有兵书《孙子兵法》。 试观大易师贞戒,仁义从来是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