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避尘鞅,登台思古人。
扁舟一以去,消尽五湖春。
酹石寒烟破,穿林倦鸟亲。
功成吾敢望,倘许乞闲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出郭避尘鞅,登台思古人。
扁舟一以去,消尽五湖春。
酹石寒烟破,穿林倦鸟亲。
功成吾敢望,倘许乞闲身。
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陶潜桃花源诗》。这首诗是苏轼在和陶潜《桃花源记》的基础上创作的,以赞美陶潜的《桃花源记》为主题。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风格著称。而苏轼则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咏史抒怀。
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范大夫拂衣而去的意境,表达了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赞赏之情。他写道:“同张参知诸公登仙蠡墩,相传范大夫拂衣处得人字。”这里的“同张参知”指的是苏轼与当时的参知政事张方平等人一起登上仙蠡墩,而“范大夫拂衣处”则是传说中陶渊明离开官场后隐居于桃花源的地方。苏轼在这里巧妙地将陶渊明的隐居之处与自己的官场经历相联系,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赞颂,展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