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扉十载,掌丝纶、补衮调羹非手。自愧才疏如袜线,小器岂堪大受。一代赓歌,百年礼乐,赖明明元首。格天帝业,毫发赞襄何有。
独惭凤阁鸾台,挥毫载笔,忝窃夔龙后。平地风云遭圣主,未羡磻溪钓叟。犬马衰龄,山林倦翼,莫报君恩厚。稽首焚香,中夜遥瞻北斗。
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是明代夏言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简介
- 生平与创作背景:夏言(1482年—1530年),字公谨,号太虚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曾官至兵部尚书,参与国家大政,但最终因政治斗争失势而被贬谪。夏言的文学创作深受其政治生涯的影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文学成就:夏言在文学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感慨为主,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在散文方面,夏言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展示:《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其一)》:黄扉十载,掌丝纶、补衮调羹非手。自愧才疏如袜线,小器岂堪大受。一代赓歌,百年礼乐,赖明明元首。
- 翻译说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以及对前辈顾东桥翁的期望。“黄扉十载”指的是十年的翰林学士生涯,“掌丝纶、补衮调羹非手”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不适合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自愧才疏如袜线”,诗人用袜子线的细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担当重任。“小器岂堪大受”则是说作为一个小官员,自己怎能承担国家的大事。“一代赓歌,百年礼乐,赖明明元线”,诗人寄希望于未来的统治者能够继续维护和传承文化礼乐,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顾东桥翁的政治地位和才能,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历史和文化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 社会影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夏言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时代背景。在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环境中,文人常常面临着政治风险和生活压力,而夏言的作品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和思考空间。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明朝晚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实。
夏言的《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明朝文人心态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感受到文人在政治风云中的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