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注释】

酹江月:一种古代的酒器,这里泛指饮酒。次韵答:应和别人的诗词,即以别人的词作为自己的诗来写。顾东桥翁:名顾德辉,曾任两浙都转运使、参知政事等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见四阕:指顾德辉的四首诗词。

【译文】

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赏析】

《酹江月》原为宋代张孝祥的作品。张孝祥(1132-1170),字子野,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力抗元朝,主张抗金复国,其诗多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风格豪迈。

这首词是作者与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顾德辉酬唱之作。顾德辉曾两度任两浙都转运使、参知政事等职,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词作抒发了作者对顾德辉深厚的友谊及对他的敬仰之情。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全词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琢,读来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写词人与顾德辉曾经的交往,以及时间的流转。清词曾寄,指的是顾德辉寄给作者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楚江头,指代的是长江之南的楚国地区,这里借指词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俯仰又成今昔,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情感。

接着的两句“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则描绘了顾德辉当年风采非凡的情景。挥彩笔,形容词人的文采飞扬,才华出众;摇动三江七泽,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诗词影响深远,流传甚广。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桂洲前,青云楼下,这些地方都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词人在此留下了他的足迹。

“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这一句则是对顾德辉居住地点的赞美。灵岩玉洞,形象地描绘了顾德辉住所的幽静美丽;神仙窟宅,形容他的居所如同仙境一般,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下阕开始的两句“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则表达了作者对顾德辉再次相见的期待和激动心情。双舄飞来,意味着顾德辉将再次来到作者身边;一筇相伴,则是形容两人同行时的亲密无间。共领看山敕,这里的山敕指的是皇帝颁发的关于视察山林的命令书,表明顾德辉将带领作者一同去巡视山林。

“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这一句则是对顾德辉的称赞和敬意。他把平生的诗文都记录下来,用以纪念那些名山石室,表达了他对顾德辉深厚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则是对顾德辉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桥翁是指顾德辉,江南才子则是形容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和成就;一代文章伯则强调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全词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尊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