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茅斋僻,沿堤竹径斜。
杖藜逢野客,酌酒共山家。
暖日薰芳草,寒流漾浅沙。
江村二三月,岁岁足莺花。
诗解:
此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薛西原的所见所感。
- 次薛西原:这是第一句,“次”意为停留。薛西原是一个地方,可能是作者居住或游历之处。
- 背郭茅斋僻:这里的“背郭”指的是远离城郭(城市的外围),而“茅斋”则是指简陋的茅草屋。“僻”意味着不显眼、偏僻。这句描述了诗人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环境简朴且不太引人注目。
- 沿堤竹径斜:继续描述这个地方的环境,沿着堤岸有一条竹林小径。这句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
- 杖藜逢野客:这里的“杖藜”指拄着藜杖,即手杖,古代文人常用以行走。“遇”表示遇到。这句描述了诗人在路上偶遇一位野外的客人。
- 酌酒共山家:与“杖藜逢野客”相呼应,这一句表明他们一起喝酒,并可能来自同一个山家。
- 暖日薰芳草,寒流漾浅沙:描写了天气和景色的变化,阳光温暖,芳草馥郁,寒流带来了轻微的涟漪,让浅沙显得更加生动。
- 江村二三月,岁岁足莺花:最后两句是对时间的描述,强调每年这个时候江边的村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莺歌燕舞,百花盛开,象征着美好和丰收。
译文:
背向郊外有一处茅草小屋,那里风景优美,远离城市的喧嚣。沿着河岸走,穿过郁郁葱葱的竹林。偶遇一位野客,我们共同品尝美酒,他或许就来自附近的山家。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芳香的草地,微风带来浅浅的沙滩。江边的小村庄每到二三月份总是春意盎然,处处莺歌燕舞,百花争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首句点明了地点和背景,第二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幽。第三句引入了主角——一个偶然遇到的野客,增添了故事性。第四句进一步展现了与野客共饮的场景,营造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友谊氛围。接下来的四句详细描绘了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体的感受,强调了自然美和季节变化带来的愉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