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曾放鹤,此日更登亭。
地主能投辖,山僧解乞铭。
河山馀王气,尊俎聚文星。
直北仍回首,偏多关塞情。

【注释】

云龙山:位于浙江天台县。放鹤亭:在山顶,相传晋代王羲之曾在此山放飞了一群鹤,所以后人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亭台。此日更登亭:今日又登上了这座亭子。地主:指山中的地主,此处是作者自比。能投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山东兖州任城令时,与当地豪绅李邕有交往,李邕曾用马鞭击打马腹的横木来测试马性,后来成为典故。山僧解乞铭:山中的僧人懂得如何为人们祈求福寿和平安,所以会写碑文。尊俎:古代宴席上放置酒器食具的地方,泛指宴席。偏多关塞情:因为此地靠近关隘要塞之地,所以作者对边塞的战事充满了忧虑。

【译文】

以前有人在这里放飞过仙鹤,今天又登上了这座亭子。

主人能够投辖于马腹横木来试马性,山僧懂得求得福寿平安碑文。

河山中保留着帝王的遗风,宴会中聚集了群贤毕至的文士。

直向北面回首望去,边塞之情总是难以平息。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当时王重荣率兵进逼天台。重荣驻屯在县城东面,与王仙客相持不下,于是朝廷派杜审权去安抚王仙客。王仙客为了表示谢意,特修造放鹤亭,并请杜审权赋诗题名。王维应命而作此诗。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重游云龙山放鹤亭的情景。前人曾经在这里让仙鹤飞舞,而我今天又一次登上了这座亭子。这里以历史人物的典故作为引子,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写出了自己对前人的一种追慕之情。后两句写自己对山中的地主以及山僧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一种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和向往。

“能投辖”三句,化用典故,点明主题。“投辖”语出《南史·王珣传》,说王献之曾向车胤借马鞭投于马腹之中,验其性是否驯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里的地主懂得如何为人们祈求福寿和平安,而山僧则懂得如何为人祈求福寿和平安。这两句话把山中地主和山僧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这两个人物的敬仰之情。

“尊俎”一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意思是说:宴席上聚集了群贤毕至的文士。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自豪感,也表现了他对天下英才的渴望之心。

“直北”二句,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他对国事的担忧之情。“关塞”二字,既是眼前之景,也是心中之思。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寓情,表现出了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情怀。

全诗构思精巧、立意高远,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