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驴仙客到诗家,为赏临溪好杏花。
山佃驮柴出换酒,邻翁陪坐自捞虾。
题画廿四首
介绍
。
《题画廿四首》是明代的徐渭所作的一组诗,共24首。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别有人间事,怎料人间路?
- 梧叶半黄空自落,杏花开后更无春。欲知真个无根蒂,只恐年年风雨身。
- 花开花谢周复始,人去人间世不同。莫道人生长恨水长流,休将往事挂心头。
- 梧叶半黄空自落,杏花开后更无春。欲知真个无根蒂,只恐年年风雨身。
- 花开花谢周复始,人去人间世不同。莫道人生长恨水长
相关推荐
注释:春日,驴夫和仙客来到了诗人的诗家,欣赏着临溪的好杏花。山里的佃农背着柴火出来换酒喝,邻居的老翁陪坐在诗人身边自捞虾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色。诗中的“驴夫”和“仙客”都是来欣赏美景的人。他们欣赏着美丽的杏花,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而“山佃”和“邻翁”则是勤劳朴实的人物,他们在忙碌之余也会停下来欣赏美景,享受生活。整首诗充满了田园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乡村世界
【注释】 长夏:指夏天。山村:山中。诗兴:诗意,诗歌的灵感。幽:深奥。趁(chèn)淡:清淡。多在:大多聚集。碧泉头:清流的水边。松阴:松树的阴影。空翠:指绿色的山色,也指松阴之下的绿色。褦襶(xiān):形容人长得高而瘦。流:指流水的声音,这里借指溪水潺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前两句说夏日山村景色宜人,诗人的兴致很高。后两句写自己喜爱这种景色而不愿去追求富贵繁华。
注释:野渚边芦苇萧萧,独自乘舟在风雨中前行。别以为此处的风波凶险,处处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野渚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芦苇萧萧、风雨交加的画面,以及诗人独自归舟的情景。诗中的“莫嫌”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虽然这里时常有风波,但处处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因此不必感到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一丛:一排。 达官:指显贵的官僚。忧利害:忧虑国家的政治得失。 佩黄金:佩着黄金印信,指身居要职的显贵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题画诗中,以楼阁和鸥鸟为题材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借楼阁之空寂,表达自己对当政者不恤国事,沉溺于声色狗马的不满之情。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情韵悠远。 首句写楼阁之空寂,次句写楼阁之孤寒,三句写楼阁之闲适。四句写楼阁之高洁、远离尘嚣。五句写楼阁之清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画廿四首·松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发星星。 注释:百尺高的松树和杉树紧贴地面生长,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穿着破旧的布衣,头发稀疏,显得有些憔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静的自然景色。百尺的松杉与布衣衲衲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头发稀疏、衣衫褴褛的形象,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邓尉山边七宝滩 高低如画好溪山 十年游赏经行遍,多少名题竹树间。 注释翻译 邓尉山边七宝滩是一处自然景观,其地势高低起伏,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般美丽。这里的风景优美,溪流潺潺,绿树成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唐寅曾在此地游览观赏,走过无数遍。他对这片美景赞不绝口,感慨万千。他感叹自己能够亲身体验如此美丽的景色,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在邓尉山边七宝滩游玩了十年之后
绿阴清昼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呜咽路高低。 注释:在绿荫掩映的清静的白天里,猿猴在山间啼叫,三峡边的桥边道路让人分不清方向。幸好是泉水的声音引领着回家的小路,泉水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使得回家的路变得高低起伏不定。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在绿树成荫、鸟鸣猿啼的清幽中,迷失了方向,幸而听到泉水声引导,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题画:题写在画上,指代自己的诗作。 廿四首:即二十首,这里泛指诗作很多。 酒旗:酒店门前插的旗子,表示酒店经营酒菜等。 瘦马:消瘦的马。 灯火荒鸡细雨中:点出时间是在傍晚。 奔走十年才歇脚:意思是说诗人从早到晚奔波忙碌了整整十年才有片刻休息。 偶看画景忽消魂:偶然看到画中景物时忽然感到心神不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一幅画所作的题咏。全诗前两联描写画面,后两联抒发感慨。 “酒旗
【注释】: 红树:指丹枫。青山:指青山。炼不成词恼煞人:形容诗的意境高深,难以为常人所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一句“红树青山飞白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红色的树木、绿色的山峦与飘动的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二句“骖驔鞍马踏斜曛”,描述了诗人骑马的情景。他骑着一匹骏马,在夕阳斜照下奔驰,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
雪深山路滑于苔,自跨青驴得得来。 注释:因为雪下得很深,山路又滑,所以只能步行。我骑着青驴慢慢走来。 为是仙翁诗帖报,鹿场僧寺鲜莓开。 注释:因为我收到了仙翁的诗帖,才来到这个鹿场和僧寺。这里的鲜莓已经开花了
注释:端阳节的竞渡活动在楚江边上举行,穿着白色长裤的人们在分曹比赛唱着雄健的歌词。画船万枝飞向了神女居住的九嶷山,红色的帘幕十二幅映照着神女的眉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端午节竞渡活动的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端午竞渡的场景和气氛。首句“端阳竟渡楚江湄”,点明节日,交代了地点;“纨裤”两句“画楫万枝飞鹢道,朱帘十二映娥眉”,则描写了竞渡时人们身着白裤、挥舞彩巾的情景以及江边的美丽景色
【解析】 “磬口山茶”句:磬口山茶,一种茶树品种。绿萼即嫩芽呈浅绿色。梅指梅花。深红与浅白相间,一时开放,色彩斑斓。这一句的意思是:磬口山茶的嫩芽是浅绿色的,梅花开的时候也是浅红色的,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一时之间就都开放了。 “分明”句:蛮锦即西南少数民族的锦缎。围屏,古代室内悬挂的屏障,这里代指女子的绣花屏风。佳人粉面,美人的脸蛋儿。粉面,指女子的脸,也泛指美女。这句的意思是:那绣花屏风里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画廿四首》中的第二十二首。全诗如下: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 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译文: 草屋柴门没有一点尘埃,门前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那片桃林中间有什么值得描绘的景色呢? 整个山谷都是盛开的桃花,仿佛让人沉醉。 注释: - 草屋柴门:用来形容房屋简陋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 - 溪水绿粼粼:形容溪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 堪图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乡关阴少悠悠思,立马边山看雁飞。”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黄叶玲珑映落晖,木绵新补旧征衣。”意思是:树叶金黄而透明,在落日的余晖中闪烁;棉絮洁白如雪,修补着破旧的衣衫。这两句写景,描写了秋日黄昏时分,树叶金黄透明,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闪烁;棉絮洁白如雪
【题解】本诗为杜甫《题画》组诗之第二首。诗中以“劳劳”形容劳动之辛苦,以“沤成茧未缫”形容麻农的辛劳,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劳动妇女纺纱、浆纱、织布的全过程。诗中用“又是一番春计”来指代农事活动的进行,而“瓦盆儿女共村醪”又表现了农家的淳朴民风,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风俗画。 【注释】①劳劳:勤勤恳恳的样子。②沤:泡。蚕吐丝作茧,其上生虫,故谓之蚕。③缫(shāo):把熟蚕的茧线抽出来,制成丝。
山亭寥落接人稀,泥补柴门叶补衣。 不起竹床头似雪,已无心去问禅机。 注释:山中亭子空旷寂寞,人迹稀少,泥巴修补的柴门,树叶修补的衣物。我坐在竹床上仿佛看到大雪纷纷,已经没有心情去探求禅宗的深奥哲理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表达归隐志趣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世隔绝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诗中的“泥补柴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决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诗人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 - 第一句“系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这句诗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相连的景象。水面宽广,仿佛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浩瀚无垠的感觉。晚山则层峦叠嶂,树木繁茂,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 第二句“呼它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诗人呼唤着小船驶过湖面,自己则躺在船上欣赏着夕阳下的山峰
桃李春风好放怀,斗鸡走狗夕阳街。 看花拼逐纷纷蝶,消得青丝几两鞋。 注释: 桃李春风好放怀 —— 春天的桃花和李花盛开,景色宜人,让人心情舒展,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 斗鸡走狗夕阳街 —— 在夕阳西下的街道上,人们斗鸡、遛狗,享受着闲暇时光。 看花拼逐纷纷蝶 —— 看着五彩斑斓的花朵,蝴蝶飞舞,人们争相追逐。 消得青丝几两鞋 —— 经过一番欣赏花海的游玩,人们不知不觉中消耗了珍贵的青春
松萝深径积莓苔,何事荆扉夜半开。 注释1:松萝:松树上的青蔓。 译文: 松树枝上的青藤已经缠绕在石阶上长满了青苔,为什么半夜时分突然打开柴门呢? 犬吠嘹嘹惊夜梦,月明千里故人来。 译文: 夜晚狗叫声嘹亮地响起,惊醒了深夜的梦境。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千里之外,远方的亲人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注释】 1. 桃花浪:桃花水。 2. 锦层层:形容水面如锦绣一般。 3. 勤尔:勤快的你。渔郎:捕鱼人。罨(yǎn):用草席等遮盖,这里指覆盖鱼网。 4. 鳞甲变:鲤鱼鳞片上的花纹变成鳞甲了。 5. 龙门:指黄河龙门一带,是产鲤鱼的地方。蜚腾:腾飞、飞跃。 【赏析】 此诗描绘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赞美勤劳捕鱼人不畏春寒、捕捉大鱼的美好品质。全诗写景与抒情相融,富有情趣,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注释】 廿四首:指《题画·雪景》二十首诗。 雪压:被雪压迫。 江村:指江南水乡。 园林:泛指庭院、花园。 玉花攒:形容树上挂满了如玉般洁白的雪花,像花朵一样密集。 急须:急需。 沽酒:买酒。 清冻:冰结。 疏梅:稀疏的梅花。 唤客看:吸引客人来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在大雪覆盖下的景象:大雪将整个江村都压得低下了头,形成了一幅“阵作寒”的画面;而那些树木上的积雪如同玉花一般密集
注释: 柴门深掩,雪景一片洁白。榾柮能清此夜长,意思是榾柮(木炭)能消除寒冷的夜晚。 最是诗人安稳处,一编文字一炉香,意思是这是诗人最安宁的地方,这里只有我一人,没有喧嚣,只有安静地读书、写作。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个冬夜宁静的画面,诗人在柴门深掩的屋内,独自阅读诗文,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与宁静。柴门深掩,意味着诗人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只有雪景和书籍陪伴着他。 榾柮能清此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