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朴庵

秋云飞影入高冥,薄暮遥遮处士星。
物华遽换人辞世,诗礼空悲子过庭。
蒿里凄凄魂莫返,朴庵寂寂户深扃。
谩期奋志登三殿,安得留心醉六经。
夜雨落花千点泪,春风芳草一番青。
群城名在赒穷久,里巷声沉砧杵停。
条渚己闲鸥鹭伴,丹山惟见凤凰翎。
舟过剡曲方成感,笛起山阳不可听。
石匣带虹埋宝剑,漆灯和月照银屏。
青骡去后宁无信,白鹤来时亦有灵。
郭泰立碑沧海上,词臣应不愧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朴庵》是明代诗人徐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挽王朴庵》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哀思、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秋云飞影入高冥,薄暮遥遮处士星。物华遽换人辞世,诗礼空悲子过庭。蒿里凄凄魂莫返,朴庵寂寂户深扃。谩期奋志登三殿,安得留心醉六经。夜雨落花千点泪,春风芳草一番青。群城名在赒穷久,里巷声沉砧杵停。条渚己闲鸥鹭伴,丹山惟见凤凰翎。舟过剡曲方成感,笛起山阳不可听。石匣带虹埋宝剑,漆灯和月照银屏。青骡去后宁无信,白鹤来时亦有灵。郭泰立碑沧海上,词臣应不愧题名。

  2. 诗人介绍:徐庸,字用理,吴郡(今苏州市)人,曾采辑永乐正统之间各家诗人著作,编成《湖海耆英集》十二卷。他的诗歌作品以典雅清新著称,深受后世赞誉。

  3. 主题内容:《挽王朴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悼念与追忆之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同时寄托了深深的哀思。诗句中的“秋云”、“薄暮”、“蒿里”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

  4. 艺术手法:《挽王朴庵》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通过对比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世的变迁,诗人抒发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同时,借景抒情的手法也让诗歌更加生动、感人,使得整个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挽王朴庵》不仅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