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初春有感

荏苒春光去不还,朝来白发镜中斑。
簿书扰扰成何事,返我山中学驻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子初春有感》是明代诗人毕自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荏苒春光去不还,朝来白发镜中斑。
    簿书扰扰成何事,返我山中学驻颜。

  2. 内容解读:这首诗的首联“荏苒春光去不还,朝来白发镜中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颔联“簿书扰扰成何事,返我山中学驻颜”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繁忙公务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到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厌弃。

  3. 创作背景:《壬子初春有感》创作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毕自严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在其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不少起伏。这首七言绝句可能写于他官场沉浮之后回归田园之时,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涯的疲惫感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4. 影响评价:《壬子初春有感》在明代乃至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毕自严深邃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该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

《壬子初春有感》不仅展现了诗人毕自严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