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道中

山势错隆隆,斜畴苦稼同。
看人登迅坂,叱马作聋虫。
废驿崩桥石,闲花远坞风。
私营与公事,了不到心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门道中》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一些详细信息:

  1. 作者简介
  •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坊赞善。罗洪先在学术上颇有成就,著有《念庵集》《广舆图》等。作为一位学者,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有所涉猎,其诗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日夕驱车底事忙,轻烟笼树淡山装。野花开遍斜侵径,阵阵乘风扑袖香。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荆门道中》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诗中的“轻烟笼树”与“淡淡的山装”,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境界之中。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野花开遍斜侵径,阵阵乘风扑袖香”两句,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愉悦与自在。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享受,也映照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 艺术特色:罗洪先在《荆门道中》中运用了朴素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荆门道中》不仅是罗洪先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