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来杨柳暗,雨去豆苗肥。
鸡并画眉立,雀兼蝴蝶飞。
夫妻耕即耦,儿女牧初归。
何必桃源里,桃花足是非。

诗句原文:

村来杨柳暗,雨去豆苗肥。
鸡并画眉立,雀兼蝴蝶飞。
夫妻耕即耦,儿女牧初归。
何必桃源里,桃花足是非。

译文: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村庄时,那些刚刚冒出土面的嫩绿小豆苗显得格外肥美。
村里的母鸡和画眉鸟一起站在枝头鸣叫,而田间的孩子们则在追逐蝴蝶嬉戏。
夫妻二人一同耕作,孩子们也学会了放牧,回到了家中。
为何一定要去寻找世外桃源呢?那里的桃花又岂能代表世间所有的是非对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里乡村的宁静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村来杨柳暗”开篇点明了地点与时间——一个春日的早晨,村庄里的杨柳已经长得茂盛,遮挡住了阳光。接着“雨去豆苗肥”,描述了豆苗在春雨滋润后生长得更加茁壮。这两句虽然简短,却为全诗营造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农村景象。

接下来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诗的画面感。诗人不仅描述了家禽、昆虫的活动,还描写了人们的日常劳作与娱乐活动,如“鸡并画眉立”,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和谐与乐趣。“雀兼蝴蝶飞”则捕捉到了孩子们在田间追逐蝴蝶的欢快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乡村的静谧与繁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行了艺术性的展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之中,感受到那份淳朴与真实。此外,诗中的结尾“何必桃源里,桃花足是非”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纷争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更能深刻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邃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