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馆依蓬岛,萧然远俗喧。
幽居疑蒋径,长啸失苏门。
意气频看剑,遭逢暂倒尊。
只怜江上路,怅别欲消魂。
允传丛兰馆燕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允传丛兰馆燕集》是明代诗人陈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陈履巧妙地利用了兰馆与蓬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幽静雅致的氛围,同时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传递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感慨。
诗的开头“兰馆依蓬岛”即点明了兰馆的位置,这里借蓬莱仙境的意象,使得兰馆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仿佛与世隔绝。紧接着,“萧然远俗喧”进一步强调了兰馆的幽静,远离尘世的喧嚣,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幽居疑蒋径”,陈履以蒋径作为比喻,形容自己的隐居生活,似乎置身于一条蜿蜒的小径之中,周围环境清幽,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归隐自然的感觉。接着,“长啸失苏门”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豪迈洒脱的文人气质。在这里,长啸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爆发,而苏门则是古代文人雅集中的一个别称,二者结合,展现了诗人既有的文采风流,又有的壮志豪情。
在“意气频看剑”一句中,诗人将剑作为一种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和勇敢的追求。这种强烈的意志和决心,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最后两句“祇怜江上路,怅别欲消魂”,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留恋。这里的江路很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而“惆怅”则是对离别情绪的一种直接体现,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悲伤心情。
《允传丛兰馆燕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精神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