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兄景祺

东风无便寄云笺,西望关河思惘然。
白发相催年半百,清颜一别路三千。
杏花门巷听春雨,杨柳楼台倚暮烟。
征雁已还巢燕至,归期何事又空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兄景祺》是明代诗人陈裕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陈裕,字景容,陈禧二弟,明朝初年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洪武三十年(1397年)应诏至京师,被授为翰林院侍书。陈裕在母亲去世后回家不仕,与陶宗仪等人赋诗酬答。他著有《唱和集》,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
  2. 原文展示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望断南枝雁,愁见西窗梅。
    清颜一别路三千,白发相催年半百。
    杨柳楼台倚暮烟,杏花门巷听春雨。
    东风无便寄云笺,西望关河思惘然。
    征雁已还巢燕至,归期何事又空传。
  3.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兄景祺分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兄景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 文化价值:《寄兄景祺》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社会风貌,以及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和才情。

《寄兄景祺》不仅是一首表达兄弟深情的古诗,也是明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品,展示了陈裕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