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海静晚晴空,潭底嫦娥妙化工。
半定半挥云母扇,或开或合水晶宫。
洪波漾影千山动,皓魄浮光万里同。
借问灵槎何处是,广寒有路几人通。
咏潭底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潭底月·其三》赏析
陈衡的《咏潭底月》系列作品,以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这组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在《咏潭底月·其一》中,首句“潭底谁将仙桂芬”,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清幽脱俗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底的景象,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天香缭绕、净尘氛,珠浮沧海涵清气,人在琼楼唱紫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表达。
《咏潭底月·其二》中,“半定半挥云母扇”与“或开或合水晶宫”,则赋予了潭底景象以动态美。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潭底的水波比作云母扇的半开半合,把清澈如水晶的潭底比作水晶宫的开合,这样的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极富诗意,使人联想到那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致。
再读《咏潭底月·其三》,诗人似乎在探索更深一层的美。“洪波漾影千山动”,描述的是潭底波澜壮阔的景象,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的雄伟,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而“皓魄浮光万里同”则是对这一景象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和理解。
通过对这组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我深切感受到了陈衡诗歌的魅力所在。他不仅以精湛的技艺描绘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无论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艺术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使得陈衡的作品成为了不朽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