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耻为拙,富荣常好更。
高论古今事,中怀名利情。
堂堂无复见,小小或能成。
浪说神仙在,从来不住瀛。
用韵效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献章的《用韵效寒山二首》是明代的一部五言律诗,其内容涉及贫贱与富荣、高论与名利等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用韵效寒山二首》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作者陈献章是一位深谙理学的学者,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并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因此,闭门读书多年,并在广东新会白沙里筑台静坐,足不出户数年。在这一时期,陈献章对人生哲理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于是创作了这组五言律诗来表达自己对贫贱与富荣、高论与名利的看法。
诗歌特点:陈献章的《用韵效寒山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的诗歌在押韵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技巧性,采用了18个不同的韵部进行押韵,且上声与去声可以互相通押,显示出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灵活性。此外,诗歌中的用韵并不避讳,即使是重复的韵字也得以使用,这种不拘泥于传统格律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自由度的追求。同时,诗歌中还出现了“浪说神仙在,从来不住瀛”这样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名利得失的深刻感慨。
文学价值:陈献章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提炼,更通过对比贫贱与富荣、高论与名利,反映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用韵效寒山二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够从中领悟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哲理和社会意义。
陈献章的《用韵效寒山二首》是一部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展示了明代文学的一种风格和特色。对于研究明代文学、特别是理学思想和诗歌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深入分析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