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庄定山兼谢药鼎祭器

青灯白马共延缘,半树梅花一大颠。
色笑亲公刚一月,江山别我忽三年。
悬车有病时将晚,辟榖无方意可传。
祭器远来人不见,夜焚香炷拜青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庄定山兼谢药鼎祭器》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作不仅体现了陈献章深邃的理学思想,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王阳明并称为“王学”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学术上,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后因数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专心于学术和修养。他的学说强调静坐澄心,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被后世尊称为“活孟子”。
  1. 诗歌原文
    青灯白马共延缘,半树梅花一大颠。
    色笑亲公刚一月,江山别我忽三年。
    悬车有病时将晚,辟谷无方意可传。
    祭器远来人不见,夜焚香炷拜青天。

  2. 作品解析

  • 主题表达:《寄庄定山兼谢药鼎祭器》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陈献章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清修生活的感慨。诗中的“青灯白马”象征着诗人独处时的清苦和寂寞;“半树梅花一大颠”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哲学思想:陈献章的诗作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外界自然的感悟。他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应超越世俗,以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寄庄定山兼谢药鼎祭器》在形式上严谨而不失灵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友人的思念,还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通过对陈献章的《寄庄定山兼谢药鼎祭器》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次回顾,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