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仍古道,乐羊屹遗祠。
祠前苍松柏,郁郁含芳滋。
下有千岁苓,上有千尺丝。
邑人比甘棠,因以结遐思。
忆昔魏文侯,任贤如渴饥。
盈盈箧中书,弃捐不复疑。
所以乐羊生,感君国士知。
爱子乃天性,啜羹甘如饴。
用能辅霸功,声绩云霄驰。
后来相遇难,狗兔多嘘嘻。
汉高称豁达,淮阴含酸悲。
唐宗亦磊落,玄成终仆碑。
何如魏君臣,一心亘相期。
鸿图迥赫奕,青史光陆离。
我来探古迹,聊以托陈词。
霜风吹素襟,老鹤鸣松枝。
宿伏城驿怀乐羊子
介绍
《宿伏城驿怀乐羊子》是一首明代诗人郭棐创作的古诗。《宿伏城驿怀乐羊子(一作陈子壮诗)》全文如下:中山仍古道,乐羊屹遗祠。 祠前苍松柏,郁郁含芳滋。下有千岁苓,上有千尺丝。
郭棐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中山古道上的乐羊生祠,通过对比松柏的坚韧和千年茯苓与上千年桑蚕丝的柔韧,表达了对贤才被知遇的渴望与赞美。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郭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通过对乐羊生事迹的回顾,他表达了对明君重用贤才的期望,以及对贤德之人天性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思考。
《宿伏城驿怀乐羊子(一作陈子壮诗)》作为明代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时代背景:郭棐生活在明朝,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但文化事业相对繁荣,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也较为活跃。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郭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能够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同时,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加剧,文人阶层面临着种种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郭棐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观念。
艺术风格:《宿伏城驿怀乐羊子(一作陈子壮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以下特点:
- 意境营造:郭棐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营造意境,通过描绘中山古道上的乐羊生祠,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追求。
- 意象选取:诗人精心选取意象,如“下有千岁苓”与“上有千尺丝”,通过具体事物的描述,展现了乐羊生祠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价值。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对乐羊生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语言精炼:郭棐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他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哲理意味。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主题思想:郭棐的诗歌主题多聚焦于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价值、道德情操和治国理念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理想和人生境界的向往。这种深沉的主题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化意义:《宿伏城驿怀乐羊子(一作陈子壮诗)》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以下意义:
- 历史教育:通过对乐羊生事迹的描绘,郭棐向读者展示了古代贤臣的理想形象和崇高品德。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 启示作用:诗人通过对乐羊生的赞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道德信念和职业操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种启示作用对于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文学价值:郭棐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本。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宿伏城驿怀乐羊子》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人物乐羊子的描写,传达了对贤能人士的赞赏之情和对国家治理的期许。同时,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洞察及对传统美德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