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客居呈弱侯三篇

仲尼本周流,忽发归与叹。
意在就六经,匪为思乡串。
嗟我老无闻,托兴游汗漫。
邈想古通人,反侧常宵半。
秣陵一君子,少小登道岸。
嗜学自性成,羲易旦夕玩。
近得从之谈,恍上中天观。
诗书数千载,立语穷真赝。
欣然遂忘家,何知有岁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客居呈弱侯三篇》是明代诗人陈第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作进行深入的介绍:

  1. 原文
    仲尼本周流,忽发归与叹。
    玄枵日雨雪,羲御如潜匿。
    庭树凄以摧,朔风吹不息。
    晨起拥孤衾,咄嗟已昏黑。
    蓬径绝来踪,咏歌写胸臆。
    缅想丈人徒,辛勤甘自力。
    贫老荣启期,拾穗意亦得。
  2. 译文注释
  •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以及个人心境,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 “仲尼周流”可能指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向往。
  • “忽发归与叹”可能表示了一种内心的转变或觉醒。
  • “玄枵日雨雪,羲御如潜匿”描绘了一幅天地间阴冷、晦暗的景象,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庭树凄以摧,朔风吹不息”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和无情,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感。
  1. 作品赏析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 诗歌中的“庭树”、“朔风”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关注。
  1. 写作背景
  • 关于《岁暮客居呈弱侯三篇》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以提供。然而,根据诗中透露出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之时所作。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岁暮客居呈弱侯三篇》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