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阴清昼和寓直诸公

洞门晴日霭沉沉,虚院高槐生昼阴。
云影临时青殿接,露香凝处绿阶深。
嘤嘤黄鸟分枝转,嘒嘒玄蝉抱叶吟。
臣对南薰何所献,欲将封事答虞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槐阴清昼和寓直诸公》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明代广东高明人。他的文学才华在明代岭南地区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区大相工诗词,且均严于格律,是明代岭南大家的杰出代表。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洞门晴日霭沉沉,虚院高槐生昼阴。云影临时青殿接,露香凝处绿阶深。嘤嘤黄鸟分枝转,嘒嘒玄蝉抱叶吟。臣对南薰何所献,欲将封事答虞琴。”
  • 翻译:洞门上方阳光显得阴沉沉重,虚院中高高的槐树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树叶间隐约透出一丝光线。云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时而接近青殿,时而又远离;露珠凝聚在绿草之上,使得台阶看起来更加深沉。黄莺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叫,而知了则抱着树叶低吟。我面对南方的熏风感到无所作为,想要用我的奏疏来回应虞琴的歌声。
  1.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早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云影”、“露香”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深化了诗的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而不失典雅,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情趣。
  2.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容
  • 《槐阴清昼和寓直诸公》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欲将封事答虞琴”,可能指的是诗人有某种重要的奏章或建议需要提交给君王,但他似乎感到自己的言辞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意思,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有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这首诗的韵律非常和谐,每一句都遵循一定的平仄和押韵规则。这种严格的格律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云影”、“露香”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鲜明,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 语言精美:这首诗的语言十分优美,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深厚的内涵,又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精美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优雅又富有力量。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历史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已难以考证,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推测,创作于明代的诗人区大相,生活在明朝初年的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往往带有一股清新、明快的风格,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 影响: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明代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同时,这首诗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槐阴清昼和寓直诸公》是一首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优秀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