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

杨园之鹘,集于丛棘。
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匿。
君子有行,回车自北。
岂不尔援,畏彼谗慝。
杨园之鸮,集于棘丛。
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容。
君子有行,言归于东。
岂不尔留,谗言詾詾。
出宿于郊,饮饯于衢。
前有樽酒,傍有骊驹。
送车二辆,徐徐于于。
载歌载叠,靡笙靡竽。
班荆道侧,过者踟蹰。
送子于河,别子维棘。
畏彼谗慝,为鬼为蜮。
载色载笑,尔亲尔昵。
谗言或或,听言墨墨。
赠言戛戛,送车轧轧。
念我携手,于焉永隔。
子归东吴,庶几善息。
东吴何有,有园有庐,有图有书。
野有桑麻,泽有沮洳。
水事樯楫,陆事巾车。
君子至止,胡以不乐胥。
东吴何有,有陵有阿,有陂有沱。
修竹长林,白芷青莎。
紫笋包橘,菱芡芰荷。
浆酒鲙炙,其乐孔多。
君子至止,胡以不啸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一种鸟类——杨园之鹘和鸮的遭遇,寓意表达了对贤才被谗言陷害,最终失去地位的哀怨与愤慨。下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1. 作品原文及解读
  • 杨园之鹘六章:诗中描述了一群鸟类,如杨园之鹃,它们聚集在荆棘丛中。这些鸟因为深藏不露而避免了灾难。
  • 君子有行:诗中的“君子”象征了贤德之人,他们应回车向北,以保持警惕,避免被谗言所害。
  • 不畏谗慝:鸟儿们因不惧谗言而得以保全,反映了贤人应当具备的勇敢和坚定。
  • 谗言詾詾:诗中描述鸟儿们面对谗言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不被谣言所动摇。
  1. 作品背景与历史影响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明朝,区大相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 文学价值:该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古代文人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及批判。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文人对其多有评论,认为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
  • 反映现实:诗中的“杨园之鹃”象征着贤德之人,而“谗慝”则代表邪恶的谗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正直人士遭受陷害的深切同情和对邪恶的强烈谴责。
  • 道德教化:通过对贤者被谗言伤害的描绘,诗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 社会批判: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以及对那些因小失大、为谗言所动者的警示。
  1. 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杨园之鹘”和“杨园之鸮”等生动的意象,通过动物的命运来隐喻贤者和被谗者的不同命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表达:诗人使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却能深刻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有序,每章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
  1. 社会意义与启示
  • 维护正义:诗作提醒人们要维护正义,对于那些因一时的私欲而损害他人或社会的不正之风,应该予以抵制和批判。
  • 自我修养: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诗中所体现的自我修养和坚定立场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古诗,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应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将其视为一种智慧的结晶,以此来启迪思考,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