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东洲寺

落日江天起暮飙,烟汀寒色莽萧条。
尘心欲向空门尽,世界翻怜苦海飘。
岁月驱人容易过,蒹葭牵梦不知遥。
子山旧是哀时客,晚得诗名慰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东洲寺》是明代诗人区益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区益,字叔谦,明代广东高明人,是著名的明诗学者。他年少时即显露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并因其卓越的学识和政绩受到人们的赞誉。
  • 政治生涯:区益在嘉靖十九年考中举人,并在仕途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曾担任过都昌县知县、泰顺郡守等职务,后因忤逆当权者而被归隐。
  1. 诗词原文
  • 落日江天起暮飙,烟汀寒色莽萧条。
  • 尘心欲向空门尽,世界翻怜苦海飘。
  • 岁月驱人容易过,蒹葭牵梦不知遥。
  • 子山旧是哀时客,晚得诗名慰寂寥。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区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伤。
  • 个人经历:区益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变迁,他在官场的起伏不定以及后来的归隐都是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之一。他的诗歌往往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1.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夜泊东洲寺》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及自然景象的独特理解。诗中的“落日江天”、“烟汀寒色”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苍茫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尘世名利的厌倦,对佛学思想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世界的喧嚣和自己的孤独,诗人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解脱的追求。

区益的这首《夜泊东洲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