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于肃悯公墓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于肃悯公墓》是明代诗人沈明臣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沈明臣,字嘉则,浙江鄞县人,明代诗人。他是诸生出身,曾与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因助宗宪讼冤,胡宗宪被严党下狱后,沈明臣亦遭祸。

  2. 诗歌原文
    空山下马谒荒坟,寝庙丰碑礼数存。
    敢信不移钟鼎日,便忘归赐镯镂恩。
    松楸永閟孤臣骨,天地长依九庙魂。
    门户谁怜房杜少,守祠闻说有云孙。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沈明臣通过“空山”和“荒坟”描绘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情感真挚:诗句中透露出对故去之人的尊敬和怀念,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 格律严谨: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语言精炼,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1. 创作背景
  • 《谒于肃悯公墓》创作于明朝,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 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历史人物、政治事件以及个人命运的关注,折射出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空山”、“荒坟”、“松楸”、“九庙魂”,营造出一种沉静、肃穆的氛围。
  • 语言精练:诗中用词考究,如“敢信不移”表现了一种坚定而无奈的情绪,“便忘归赐”则传达了对过去恩情的遗忘。
  • 结构严谨:全诗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押韵准确,节奏鲜明,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水平。

在阅读和鉴赏《谒于肃悯公墓》时,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