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

洞壑肃阴阴,幽居讵可寻。
松筠阅世古,鸡犬隔云深。
尘满床头易,风鸣壁上琴。
知为苍生出,那能甘陆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有誉的作品《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其四》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间独特审美追求和文化情怀。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梁有誉生于明朝,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叶至晚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作品原文:《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其四》是梁有誉创作的一首诗歌,全文如下:高人卜筑处,山水寂无喧。散帙夜焚蒳,带经时灌园。窗中列岩岫,原上种兰荪。眷此多幽旷,空怜微尚存。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高人卜筑处”暗示了诗人选择隐居山林的高尚情操;而“山水寂无喧”则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4. 创作背景:梁有誉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士人辈出的时期。他身处的社会环境促使他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因此,《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其四》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他个人生活哲学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5. 作品鉴赏: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诗中的意境营造得当,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又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6.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梁有誉的这种追求自然和谐、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态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清源山房为晋江石申卿·其四》不仅是梁有誉文学创作中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隐逸生活理想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