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杂咏三首

客寝不能寐,旧虑杂新思。
申旦鸡初鸣,呼童理裳衣。
初日照疏牖,仓皇临路歧。
风尘塞四野,车马若云驰。
去者未云息,来者复如斯。
鼎鼎百年内,形神空尔疲。
顾彼蓬蒿士,旦暮偃荆扉。
蒸藜以为食,编麻以为衣。
不知有朝市,岂复辨雄雌。
芳饵非所羡,网罗安得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征杂咏三首》是张时彻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时彻,明代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的小令。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边关风光、抒写个人情感见长,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第一首:客寝不能寐,旧虑杂新思。申旦鸡初鸣,呼童理裳衣。初日照疏牖,仓皇临路歧。风尘塞四野,车马若云驰。去者未云息,来者复如斯。
    翻译:无法安睡,心中充满新旧交织的忧虑。清晨,当公鸡第一次啼叫时,我呼唤童仆整理衣服。初升的太阳照进稀疏的窗户,我匆忙地走到路上。四周被风尘弥漫,车马如同飞驰的云朵般快速。离去的人尚未平息,又有更多的人来。
  • 第二首:鼎鼎百年内,形神空尔疲。顾彼蓬蒿士,旦暮偃荆扉。蒸藜以为食,编麻以为衣。
    翻译: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显得疲惫不堪。看看那些隐居在荒野的士人,他们每天早晨就关上柴门,蒸着藜菜作为食物,编织着麻布作为衣物。
  • 第三首:牦牛不为麟,西施不负薪。贵贱各有尚,知者察其真。
    翻译:牦牛不是麒麟,西施也不是用来烧柴的工具。无论高贵还是低贱,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有明智的人才能真正分辨出事物的真相。
  1.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 社会变迁:通过描述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人民的心理状态。
  • 人生感慨: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
  • 历史反思: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赞美和现实的对比,引发了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 艺术特色与手法
  • 简洁明了的表达: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句都紧扣中心思想,直击读者的心灵。
  • 意象的运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山、水、日、月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文学价值与影响力
  • 《北征杂咏三首》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该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赏,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北征杂咏三首》不仅是张时彻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值得深入研读和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