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暂憩小金山

六十行年梦更梦,幸存骸骨乞重瞳。
风尘久矣迷真觉,苦海何缘悟性空。
前世有心仍野寺,故吾不复识钟公。
遐方但愿无烽火,烟柳年年系去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告暂憩小金山”是明代诗人戚继光的古诗《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一》中的一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戚继光:戚继光,号止园老人,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军事功绩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1. 作品原文
  • 戢羽樊笼四十年:表达了作者长期被囚禁、不得志的情感。
  • 水滨亦有白鸥天:通过白鸥自由自在地在水边飞翔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君恩自是优功狗,世事浑如看纸鸢:表示对朝廷优待功臣的不满和对世俗看法的淡泊。
  • 恋客青山随处有,向人明月为谁怜?: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登高渐喜瞻天近:描绘了登高望远时的愉悦心情。
  • 抱病翻思去国迟:因病未能及时离开,表达出对归国的渴望。
  1. 创作背景与鉴赏
  • 创作背景:《在告暂憩小金山》创作于戚继光被贬期间。当时他身处南方的小金山,面对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苦闷,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
  • 鉴赏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的“风尘久矣迷真觉”,意味着长期的仕途沉浮使作者对世间的真实有了更深的认识。“苦海何缘悟性空”,则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烦恼的追求。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戚继光作为一位文人的文学创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