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歌

农人农,贾人贾。文人文,武人武。左贾右农,谁与通功。
轩文轾武,谁与御侮。瞽师典乐,刖夫司阍。智愚迭役,孰去孰存。
乾坤何磅礴,为蟨为蛩蛩。周主昌君义,殷士揭臣忠。
山青云霭白,草绿花舒红。东家圣,老于行,西家愚,没于市。
无用费平章,亦各毕其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同歌》是明代诗人曹于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大同歌》的作者,即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是明朝的官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一位敢于直言的政治人物。曹于汴在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进士后,曾担任过淮安推官和吏科给事中等职,因弹劾不法行为而屡遭陷害。尽管遭受排挤与打击,曹于汴仍不改其正直之志,最终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迫辞官。
  2. 诗作内容:《大同歌》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既有对文臣武人的不同态度的讽刺,也有对农民与商人命运的同情。同时,诗歌通过对古代圣贤与当代人物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3. 文学价值:《大同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到的文化视角,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之一。
  4. 后世影响:《大同歌》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它还被后人传颂和研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和学者通过解读《大同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大同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