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获谢事,选幽聊自怡。
山水既已佳,春阳亦迟迟。
或囊单父琴,偶赌绮黄棋。
好乐养馀日,消摇沐雍熙。
宠辱固可忘,理乱胡不知。
徒兹齿爵崇,恐贻后世嗤。
壮哉渭川翁,持竿兆非螭。
九老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老图”是一幅描绘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的画卷。以下是关于这幅作品的相关介绍:
创作背景:“香山九老”是指唐末五代时期由多位文化人士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共同热爱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这一群体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由胡杲等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了一个名为“九老会”的社团。这个团体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极高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谊。
艺术特点:“九老图”作为《会昌九老图》的绘画形式,展现了九位老人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场景。其中,白居易的诗作是这幅画作的灵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九老们的敬仰之情和对他们晚年生活的赞美。例如,诗中的“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生动地描绘了老人的形象,使观者仿佛能看到他们白发如雪、衣衫如云的景象,以及两只仙鹤飞回松林的宁静景象。
历史影响:《九老图》不仅是一幅艺术珍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唐末文人的精神风貌,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傅抱石在1941年的画作《九老图》,是为庆祝郭沫若五秩寿辰而绘制的,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
“九老图”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唐代文人雅集的画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象征文人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