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独坐

炎熇如酷吏,入夜气犹蒸。
晞发凉初透,撚须兴欲乘。
风斜穿密牖,月午漏疏藤。
四壁虫声咽,谁堪一语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暑夜独坐》是明代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在酷热的夏日夜晚所感受到的情感变化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炎熇如酷吏,入夜气犹蒸。
    晞发凉初透,撚须兴欲乘。
    风斜穿密牖,月午漏疏藤。
    四壁虫声咽,谁堪一语冰!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张煌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夏夜的独特感受。他形容夜晚的空气如同酷吏一般炎热逼人,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个气氛更加沉重。同时,诗人也通过“凉初透”和“兴欲乘”等词语,展现了内心的转变和希望,暗示了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人的精神和意志也可以得到升华。
  • 艺术特色:“风斜穿密牖,月午漏疏藤。” 这两句诗描绘了夏夜的宁静景象。窗户斜风穿过,月光透过稀疏的藤蔓洒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氛围。这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
  • 哲理思考:“四壁虫声咽,谁堪一语冰!” 这句诗以虫的鸣叫声象征孤独与寂静,反映了诗人在寂静中听到的自然声响,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孤寂。同时,“一语冰”则比喻了诗人心中的感受,仿佛触及了某种深刻的真理或启示。
  1. 诗歌背景
  • 张煌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兼学者,他的诗作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感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比如他在明朝末年的政治动乱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张煌言的《暑夜独坐》不仅是一首描绘夏夜景致的诗,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入挖掘,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历史的独到见解,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