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待月

烟霭春城暮,潮平荻岸迷。
月生珠海上,人立板桥西。
静数渔灯过,遥听水鸟啼。
良宵自难寐,不是怨孤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珠江待月》是明朝梁宪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明朝梁宪,其生平不详,但据现存资料,他活跃于明代。
  • 作为一位文人,梁宪的作品多反映其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作品原文
  • 《珠江待月》的全文为:“烟霭春城暮,潮平荻岸迷。月生珠海上,人立板桥西。静数渔灯过,遥听水鸟啼。良宵自难寐,不是怨孤栖。”
  1. 作品赏析
  • 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珠江夜景图。从“烟霭春城暮”至“潮平荻岸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城市夜晚的朦胧与平静。
  • “月生珠海上”一句则通过月亮在珠江上的倒影,增添了诗意和浪漫色彩。
  • “人立板桥西”与“静数渔灯过”两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遥听水鸟啼”则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使整幅画面更加鲜活。
  1. 作品评析
  • 《珠江待月》作为明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 在文学价值方面,此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关于梁宪的具体生平与创作背景资料有限,但据现有信息推测,其作品《珠江待月》可能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
  •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往往借景抒情,以此寄寓其对社会现实或个人境遇的感慨与思索。

《珠江待月》不仅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地理、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也能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知与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