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居无定,名园不厌寻。
治生长计拙,学道野情深。
未得九仙骨,徒存五岳心。
何时同策杖,麋鹿放空林。
寓周角长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周角长斋作》是明代梁宪的作品。《寓周角长斋作》全文如下:市隐居无定,名园不厌寻。治生长计拙,学道野情深。未得九仙骨,徒存五岳心。何时同策杖,麋鹿放空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和道教修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从字面意义上看,“市隐居无定”描绘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寻找宁静的心态,而“名园不厌寻”则体现了他对美好园林的喜爱。这种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社会风气,也体现了他们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诗中的“治生长计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知之明,同时也表达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理想的无奈。而“学道野情深”则展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敬畏。这种对自然与道教哲学的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隐逸生活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未得九仙骨,徒存五岳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未能达到传说中的仙人境界,但仍然保有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爱恋。而“何时同策杖,麋鹿放空林”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与麋鹿一同在大自然中自由徜徉。
《寓周角长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关于人生、道德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