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嵩台上,匆匆二十年。
美人渺何处,香草信难传。
历历洲前树,茫茫水上天。
夕阳谁共对,千里总萧然。
登古嵩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古嵩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王维在《登古嵩台》中不仅展现了对嵩山美景的赞赏,还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淡泊。这首诗通过对嵩山雄伟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的“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描写了嵩山的自然风光,清新的溪流和悠闲的车马形成一幅平和的画面,而“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则勾勒出了古朴宁静的古城风貌。整首诗通过对嵩山景物的刻画,体现了王维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誉。
王维在《登古嵩台》中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蕴。他通过描绘嵩山的宏伟与壮丽,暗示了人应当像山一样坚韧不拔,拥有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人格理想的象征。
《登古嵩台》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展现了王维的高超技巧。这首诗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四句诗涵盖了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情感,充分显示了王维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此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感。
王维的《登古嵩台》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也为后世所推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深入体会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更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