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眼流丹

石开海眼引泉通,溅玉流丹未有穷。
细度林声归寂听,光涵云影映晴空。
烦襟不觉观时失,宿疾疑从饮后攻。
不入凡流同混浊,穿云络石杳无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眼流丹》是明代诗人曾永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曾永和,字怀静,号石开。他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位贡生,也是连江县的训导。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诗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2. 诗歌原文:石开海眼引泉通,溅玉流丹未有穷。细度林声归寂听,光涵云影映晴空。烦襟不觉观时失,宿疾疑从饮后攻。不入凡流同混浊,穿云络石杳无踪。
  3. 诗歌鉴赏:这首诗歌以“海眼流丹”为题,描绘了一幅大海深处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石开海眼引泉通”,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深处的神秘与美丽;而“溅玉流丹未有穷”则用“溅玉流丹”来形容泉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4. 艺术特色:《海眼流丹》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强,更富有韵律美。其次,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泉水比作“溅玉流丹”,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 文化意义:《海眼流丹》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海眼流丹》不仅是一首描写大海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